诗情画意

《南风歌》创作漫谈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2011-3-16   点击:3522   来源: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
《南风歌》创作漫谈
马敏
2011-01-24

  舜,华夏文明的奠基者和创世人之一,人称“道德之祖”、“文明之元”、“百孝之首”,被尊为中国的“三皇五帝”之一。历史上关于舜的记载多为传说,充满了瑰丽想象和传奇色彩,而他所生活的年代又是蒙昧初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,因此在以往的绘画、雕塑等艺术作品中,舜帝的形象通常是大气开阖、粗犷雄伟,具有吞吐天地之气势,充满了原始的、粗粝的雄性魅力。而正是这样一位圣王的传奇故事,却要用上虞小百花这支女子越剧队伍来演绎,且不论越剧本身是以婉约柔美见长的剧种,单从其视觉形象上来说,让一群娇小柔弱的女演员来扮演原始蛮荒时期披发文身的粗放男性,本身就已是矛盾重重。

  就在这样的困扰和压力之下,我开始收集资料,为创作进行前期准备。在这过程中,我逐渐了解到虞舜精神对于华夏文明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。舜所生活的时代,洪水泛滥、禽兽侵扰,人类文明尚未成形,忠义廉耻、笃行仁孝无人提及,争夺之风甚嚣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而舜以自身为榜样所提倡的“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”,以及后来的治世之举措,可以说是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。

  就是这样一位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的、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,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女子越剧的舞台上呢?我试图将舜从神话传说中帝王的高位还原到一个凡人,但同时他又绝不仅是一介凡人。他是一个以践行“天地人和”为终极理念的人:杀鲧举禹、平治洪水,是为天之和;禅让继位、王道清明,是为地之和;感化外族、制止战乱,是为人之和。他是一个奉行大爱、大孝、大仁、大德的人,无论是史书所载“歌《南风》之诗而天下治”,还是传说所撰“象为之耕,鸟为之耘”,无一不体现出他与宇宙万物和谐相生的风采。

  试想这样一幅画面:舜于龙山之顶,抚琴吟唱《南风歌》,百官应和,凤凰来仪。这样的场景该是多么美妙。这样的美贯古通今,这样一个美好的男子,以女子越剧的灵秀之美来表达,又有何不可呢?

  于是在我心中,舜的形象从模糊逐渐明晰:这是一个大度的、温柔的,充满人情味的男子,他拥有政治家的智慧和锋芒,也有为人子、为人夫的孝心与温情,同时作为一名部落首领,他一以贯之的便是以人为本的亲和爱民。也正因此,在他治世期间,洪水平息,外族交好,百姓安定,天下太平。正如《史记》所载:“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。”舜之精神,是上虞之精神,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之基石。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把道德标尺,让身居庙堂之高的儒家士子不忘兼济天下之责。而其精神内核在于一个“和”字,这正与当今社会的“和谐”理念不谋而合。

  于是,这一个“和”字就成为我创作该剧的关键词,而以“禅让”作为事件的主要线索,生发出一系列人物关系:舜和尧、舜和两位妻子、舜和丹朱、舜和禹……以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和性格交锋,来铺陈剧情。考虑到女子越剧的特色,特别加重了舜的两位妻子——娥皇和女英的笔墨,同时将涂山的三苗部落设定为母系氏族,为舞台增加属于女性的柔美色彩。

  从2009年3月写下千余字的创作构想到如今的演出稿,转眼就是两年,期间几经修改,过程可谓痛并快乐着。经过二度创作队伍的打磨和许多专家老师的指导帮助,《南风歌》终于得以立于舞台,并基本得到了观众的认可。这一切归功于整个创作团队,也归功于虞舜之精神魅力。舜之精神不光是一句口号、一个理念,而是浸润着我们全部的身心与灵魂、渗透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脉里的、中华文化的精髓。无论经过多少个世纪,经过多少人的传承、遗忘和重塑,这精神依旧闪光,有如南风一般,即便岁月变迁、世事更迭,它仍然和煦地吹拂大地,温暖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