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交流

也谈虞舜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2011-3-2   点击:2159   来源: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
也谈虞舜  
 
作者:蕞尔小民



虞舜是上虞的骄傲。每个上虞人都希望自已生活在聖贤的出生地。这並非我们想沾聖贤之光,以为是聖贤的嫡系后裔,实际上我们大多是外来民。我们无非借此来宏扬舜的孝、德的崇高,以此树一面旗帜,作为我们人生准则,学聖贤的言行,起潜移默化之作用。即使我们做不了聖贤,也能产生一种趋聖贤的思维。对澄澈现代社会的唯钱是图,怕有点益处吧。比如学雷锋,亦不过是此意。
本来对于舜的出生地這个争议颇多的问题,原非我等所能议论。确实,至今未有史籍明确记載,舜的出生地究竟在何处。上虞也确非是舜出生地的唯一选择。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,似乎更倾向于在黄河流域。如今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江苏、湖南、浙江,甚至内蒙古等十几个地方,均称舜出生在那儿,各有依据,莫衷一是。各人自说自话,说到底还是不灵清。所以这民间的地名呀、传说呀,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传扬舜孝德文化的一种載体,决不可钻入考证的牛角尖。老实说现今没那个专家能考证出舜究竟出生在何处来。
但,上虞确实与虞舜关系非同一般。其一、舜避尧子丹朱之乱,避祸上虞,百官不趋丹朱而从舜,故留下百官、百官桥等地名。其二、继舜之后的禹,封舜之庶子于此地,故后遂称此地为上虞。这是许多史籍所记載,历史所公認。上虞有此两点,已足已承受舜的遗风,不必要死死地去证实虚无的东西。我们重要的是承继和宣扬舜的孝、德,以教育人们。
舜之所以成为聖贤,就是他为中华民族矗立了孝、德两根高入云霄的华表,使孝、德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支柱。在三皇五帝中,舜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。
舜的孝,首先表现在对家庭关系的处理上。舜生长在其亲母早亡、父瞽叟顽、继母嚣,弟象傲,这样一般人承受不了的家庭。但舜推行与之相反的理念: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按现代理念,孝不难,一般做子女的認为只要供奉父母,照顾饮食起居,亦只要有钱都可办到。难难在既孝又顺,真正做到“顺”,就难了。“顺”一定要顺著父母的意志,那怕不合你的心意,或違反你的心意,也要顺着父母的意志去做。常人就做不到了,而舜做到了。瞽叟与象欲谋杀舜,使塗廪(拿泥土去補倉廪的漏洞),舜明知父亲与弟弟不怀好意,估计要放火烧死他,但还是顺从地去干,当然是有备而去,结果凭智慧,穿了事先准备好鸟羽一样的衣服(或许象簑衣),从倉廪(屋顶)上跳下来,(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降落傘)而保住性命。又命舜去浚井(淘井),明知其可能投石下井,还是从井壁打横洞而逃得性命。(地道战的发明者)。又想強行用酒灌醉他而杀之,舜明知之而先用药水浸泡了身体,使其千杯不醉。瞽叟及象,阴谋败露,然舜復孝事其父,爱弟弥谨。
先齐家而后才能治天下。人唯具孝、顺之心,广而及村民、邑民、天下民,皆能德化之。舜于是耕历山,历山之人皆让畔(不争田界)。渔雷泽,雷泽之人皆让居。陶河濱,河濱器皆不苦窳(粗陋)。也就是制陶器的,在舜的德化下,不粗制滥造,质量上去了。你看,和谐社会,安居乐业。于是:一年而所居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照此,国家也治的安安然然。因而几千年来,天下明德,皆出自虞帝始,华夏子孫一直称舜为:“百孝之首”、“道德之祖”。
我们上虞与舜有着突特殊的关系,有民间传说中舜的出身地虹(虫养)村、舜母山(即握登山)、霸王山(两山以前皆有廟,祀舜母,1956年大台风時坍塌)、象田村(据说曾有舜廟九十九间半,现剩半间)、百官、百官桥、舜井、舜江、隐里,等等地名和种种有別于史籍或其他记載的故事。
对于当代社会种种现象,我们重新高举“孝、德”两大精神支柱,振聋发聩,振兴我们的民族精神,无疑极为必要。为此,我们更需发掘虞舜文化,那些有关舜的遗趾、遗迹、传说、民间故事等等,都应视作是宣扬舜孝、德文化的載体,凡是流传下来,都应该重视、挖掘、发扬,而不能一味地去考证和挖掘真伪。
至于新建大舜廟,或虞舜文化与旅遊挂钩,虽有近功利,但却能更充分地宏扬舜的精神,我们应乐观其成,举双手赞成。或虽有不如人意处,也作白壁微瑕,有待后人改进。当然能提意见者,皆出于对虞舜精神崇敬之意,无可厚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