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选自曹娥江论坛马志坚)
舜帝庙旧在百官南端龙山北麓,坐东朝西,前临街河,左右两侧紧邻庙弄。遗址通面阔约30米,通进深约80米。始建于唐,清道光二十三年(公元1843年)毁于火灾,后由乡绅谷连元等捐资重建,庙前后共三殿。第一殿祀舜帝,第二殿祀后稷,第三殿祀四岳,庙北有舜井。民国十年谷连元曾孙谷肇祥资款重修。解放以后用作上街粮站,上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。
舜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,经四岳举荐,尧帝考察即帝位,他身先士卒,恭谦忍让,举贤任能,政绩卓著,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代明君。
舜名重华,字都君,有虞氏部落。相传舜为上虞人,有名的孝子,是“孝感动天”的楷模,被后世奉为“二十四孝”之首。生于上浦镇虹漾村,该镇握登山上旧时不但有舜母庙、墓,还建有“祥虹阁”。
原舜帝庙地处水陆交通要冲。旧时庙前有一条街河,南北流向,故河道就是今天的解放路(后段为步行街)。河西侧是堤塘,塘外即是滚滚北注的上虞江(今曹娥江)。
在塘与江交接处有一过船堰坝,名“百官坝”,俗称“上堰头”,故址在今龙山酒家一带,“百官坝”南不远龙山头下有百官渡。当时西来东往,南下北上的商贾货船,官宦旅人,文士骚客均要在此泊岸停歇、转行。舜帝庙座落于此,由民间崇奉岁时设祭,香火鼎盛,热闹异常。
当时舜帝庙既是人们的精神安顿之所,同时又是一处极佳的人文景观。
唐人朱庆余《舜井》诗云:“碧*(上面秋字,下面瓦字)磷磷不记年,青萝深锁小山巅。向来下视千寻水,疑是苍梧万丈天。”
宋代诗人陆游《舜庙怀古》诗云:“云断苍梧竟不归,江边古庙锁朱扉。山川不为兴亡改,风月应怜感慨非。孤枕有时莺唤梦,斜风无赖客添衣。千年回首消磨尽,输与渔舟送落晖。”
清代诗人唐九皋有感于舜帝庙钟声的清亮悠远,也欣然题下诗云:“凤翥龙蟠耸碧峰,剡溪缭绕旧虞封。低徊野渡秦时日,出没斜阳舜庙钟。”
舜帝庙虽然被毁,它的旧址上也早已建起幢幢高楼,但后人思贤之心始终未泯。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,一座更大规模崭新的舜帝庙在曹娥江西凤凰山北麓拔地而起,舜帝庙在时隔20多年后又一次得到传承。(虞建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