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会要闻

冷门的绍兴评话,他用心捂暖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2017-4-28   点击:1469   来源: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
   这个4月,吴宝炎有点忙,奔来跑去,带着他的新作《三家三德》,为党员干部开廉政讲座。很多人到了现场才发现,唱莲花落出名的吴宝炎,讲讲也是一把好手,古今名人,信手拈来,连说带唱,嬉笑怒骂,让人耳目一新。
  不过,吴宝炎说,这种形式不算新,但也有那么点新。
  为冷门的评话,加点料添把火
  记者了解到,吴宝炎口中的新与不新,有其讲究。
  原来,这一艺术形式的底子就是早年的“评话”形式,俗称“大书”,因为用绍兴方言讲评、演绎,所以又叫绍兴评话。当年,一句“听大书去哉”,就是很多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娱乐消遣。
  但,吴宝炎又在前人的基础上,做了创新。一方面,他引入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等角色,将之运用到评话艺术的“说噱唱做评”之中,拓宽其艺术内涵。另一方面,他又独创了绍兴评话艺术的“三诀”,即大书的套路,故事的底版;穿时装,讲传统;说大书,唱小调。
  省曲艺协会副主席蒋希均看到后,送来了热情洋溢的评价:有唱的评话,全国只有福建评话,所以被称为“曲艺的活化石”,绍兴评话也有唱?很好!
  吴宝炎又试着向前迈了一步,把评话记录下来,出书。在以前,说评话,始终离不开一张嘴。师徒授艺,靠的也是口耳相传。但吴宝炎看到,许多评话的传统书目因为没有留下文字书稿,也缺少相应的影像资料,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处境,也导致演员断层艺术断层。
  吴宝炎是个行动派。前些日子,在省第六届故事会上,他带去的几册《绍兴评话作品选》,被竞相传阅,颇受与会者的欢迎和认可。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看过之后,高兴地说,评话成书,在绍兴地区乃至整个浙江,都是第一本。如果二十年后回头研究绍兴评话,很难再绕过它。
  命中注定,“坐桥头卖书”
  “36岁学莲花落,评话呢,从小听,从小讲,到老,又回去了。”吴宝炎说,很多人有误解,以为他做绍兴评话是刚有的事,其实要比唱莲花落早得多。
  吴宝炎将之归为“命中注定”。
  吴宝炎的老家在上浦,那里流传着不少关于舜的传说。所以他的第一个评话雏形,就是虞舜传说。里面的情节多是从父辈口中拣来的片段,也添了些自己的简单加工。不想,还有人爱听,从此,一发不可收。
  后来,他去了曹娥江撑沙船。吴宝炎干脆在船舱开讲。一到空闲,船工们往往顾不得休息,就往他的船舱钻。
  讲了几年,吴宝炎有点伤脑筋:听来的故事都讲光了。怎么办?他回头找书看。从四大名著、《东周列国志》、《封神演义》到《聊斋志异》乃至武侠小说等,先后被他拿来开刀改编,用大家听得懂的方言俗语讲,屡试不爽。
  到后来,他创作改编的评话又相继被搬上广播、电视台,内容愈加丰富,从《虞舜传说》《隋唐演义》《薛仁贵征东》《七侠五义》,一直到《坚强妈妈杨夏素》《当代孝女曹秋芳》等等。现在,吴宝炎又把视线转到了学校,社区,一直为宣扬评话,传播正能量努力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