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俗风情

寻访烈士墓,看烈士精神如何传承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2015-4-3   点击:1838   来源: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
    这些天,烈士墓前的人流开始多起来。在龙山烈士陵园,记者发现,除了纪念碑前的层层花圈,以及一批批学生及机关单位的集体祭扫,纪念碑后的新增烈士墓,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:一束鲜花,一碟艾饺,一次默哀……是后世子孙、昔日战友,抑是隔代粉丝?你可知,这里长眠的是从远方还乡的烈士,不妨靠近一些,把你的崇敬也同样给予他们,记得还有烈士身后四处奔走的人们,他们也同样值得我们尊敬。
新辟墓地,接远方的烈士“回家”
  2010年,龙山烈士陵园在重修25年之后,其改扩建计划再次提上议程。这一项计划,除了原场地600平方米的改造修缮,还有一个占地400平方米的坟茔新增区。据区民政局优抚科科长董志丰介绍,这额外的400平方米,当时的考虑,主要是为方便原在外地的烈士墓迁回上虞。截至目前,新增的坟茔区已有13位烈士迁入,其中1位迁自朝鲜,4位迁自越南,他们所经历的战争分别是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。
  崧厦籍烈士蔡福庆即是从越南迁回的四人之一。
  蔡福庆牺牲于1967年4月,生前是一名汽车兵。牺牲之前,美军投炸弹,恰落在一处山头,泥石滚落,蔡福庆连人带车全部被掩埋。这一情况,后人也多有了解。而就在听闻龙山烈士陵园欢迎烈士“回家”的消息之后,蔡福庆的后人特地远赴越南,寻到其牺牲的位置,捧回了一包当地泥土,把烈士接回了“家”。
  而在这13位新迁于此的烈士中,一位名为连德生的烈士则是后来才发现的。据区民政局优抚科李吕根介绍,连德生生前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,唯一留给家人的线索,是一封在其离开上海后从香港寄回的信。到后来,杳无音讯。不过,连德生的去向,其家属从未停止过寻找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孙辈连光荣在一篇由陈赓将军的夫人傅涯撰写的回忆文章中,找到了关于爷爷连德生的下落。巧的是,傅涯本人也是上虞人。
  此外,记者也了解到,部分在上虞境内无亲属、无专人管理以及年久失修的零散烈士墓目前也已搬进龙山的“新家”,既统一接受管理,也一同接受后世的纪念。
走街串巷,为每一位烈士建档
  2011年,上虞民政局在一份关于管理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的实施方案中提出,要注重保存好相关的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资料,建好相关档案,确保每一位烈士都有一份详实丰富的档案材料。
  “在人口不足上虞总人口1.3%的陈溪乡,革命烈士却有24位,占了整个上虞烈士的7.4%,想想就让人觉得感动。”今年71岁的赵坤山是陈溪当地的一名退休教师,现在则是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的管理人员。记者了解到,这一家开馆于2013年6月的纪念馆,里边有不少图文及物质资料就是出自赵坤山之手,而其中的烈士信息是纪念馆的用力点。
  为了尽可能的获得第一手资料,陈溪85岁以上的老人,赵坤山基本都认识,而且都聊过天。赵坤山说,往前推算下年纪,这一年龄段的老人,在当时差不多都已记得清事,分得清是非,所以回忆起来比较可靠。也因此,多年来,陈溪10个行政村、119个自然村以及周边的余姚梁弄、宁波及省城杭州,都被他跑过了。赵坤山告诉记者,做这个事,就是跟时间比赛,越早越好。原来,就在他到处收集材料的这些年,已经过世了好几位老人,这让他备感惋惜。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可以说,烈士金国富的个人资料是赵坤山的“得意之作”。据了解,陈溪烈士墓共有24位烈士,其中只有4人尚有照片留存,其中这位曾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排长,牺牲于朝鲜的金国富就是其中之一。不过,和其他烈士不同的是,纪念馆专门为其单设了一个展示柜。柜子里边,既有发予其家人的军属证明书、立功捷报、“恭贺春禧”祝福卡,也有其牺牲后的光荣纪念证,以及“壹仟元抚恤金”(由当时的东北银行发行),鲜活地记载了当时年轻的金国富建功立业、部队辗转、牺牲他国的整个过程,不免令人感怀。
  如此丰富的资料,保存者正是金国富的侄子。赵坤山说,资料保存得相当完好,里一层报纸,中一层油纸,外一层尼龙纸,可谓是三重保护。而当时在动员其侄子寻找、捐赠资料之时,赵坤山的教师身份派上了用场,原来这位侄子早年还是赵老师的学生。
  如今,一打开电脑的系统软件,全区300多位烈士的独家档案即可一目了然,轻松查到。而这背后,自然要归功于如赵坤山这样走街串巷默默奔走的人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