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我区散文作家高志林撰写的人物散文《一代儒宗马一浮》被选入《两会专刊》。该文是他于2001年首访长塘后庄村马一浮先生故居,在追寻儒迹,蹑循仙踪后,在所见所读所感所思后写成的,全文共万字,将这位上虞籍、当代“中国唯一的理学家”作了全方位的精辟阐述,引起“全国两会”专刊部高度重视,被全文选载,并配“导读”重点推出。
高志林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作家协会《中国作家》签约作家,2001年12月曾被人民日报社聘为《中国国情报告》专题系列报道采编组成员。1998年起担任浙江省地方志学会理事,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,主编80万字的《上虞军事志》,被南京军区、浙江省军区通报表彰。
结缘散文创作
高志林是沥海镇阮家村人,1958年考入沥海中学,初中二年级后经上虞师范学校培训后,曾任教于沥海公社小学,1965年冬入伍,1979年转业回上虞,先后在上虞水利局、政协办、县志办等单位工作过。
“我们家世代是农家,我有幸读书学文,在学生时代就立志想做个‘文化人’、‘读书人’。”谈起涉足文坛的初衷时,高志林赤诚坦言,那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,就苦读精读好多名著经典,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沈从文先生的散文集。
高志林形容当时自己对沈老散文的痴迷时,回忆了一段读书往事。那年,他求学于沥海中学,从同学处借阅来看,由于没有电、舍不得用煤油灯,就在荒僻的坟塚旁,趁月光来阅读。“沈从文散文的文笔之美深深吸引了我。”高志林说,从这些散文作品的精读中,他时时也有创作的冲动。
1985年始,高志林业余创作散文,他的首发散文作品《谢安足迹今何在》经名师点拨,几易其稿后,在《新民晚报》“夜光杯”上刊发。之后,他的散文创作就一发而不可收拾,在《文汇报》、《文学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人民日报》、《羊城晚报》、《南方周末》、《东海》、《北京文学》、《北方文学》、《当代人》、《中国作家》、《人民文学》及香港、台湾、北美等报刊上发表散文300余万字,1200余篇。
他结集出版散文集有:《情系故园》、《美的絮语》、《隽永的白马湖》、《唐诗之路散记》、《虞山舜水》、《上虞地名山水》等。
深挖乡土人文
作为热爱家乡的上虞人,高志林的散文作品几乎根植于上虞的人文历史,深挖乡土人情,探访轶闻趣事,或追古思今,或讴歌颂德,或完满史料,或精辟阐述,让人在他的散文中读出美感,读出知识,读出哲理。
为了一篇人物散文的成稿,他往往除了遍读相关史料,探访故地,寻访后人,人物形象在他的脑中一点点丰满,才开笔写作,力求精美完满。刚发表人物散文作品《一代儒宗马一浮》,他从构思到创作完成,断续间积累素材长达近五年。
缘于他执着创作,精耕细作的写作态度,他的首本散文集《情系故园》出版后,曾获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称赞。谢导读后专门为其题词并购书100册,盖上《谢晋赠送》图章寄送北京、上海好友。谢晋于1999年2月22日为该书题句是:“兔年春节,在家乡喜读高志林同志新作《情系故园》,书中充满对上虞故土的热爱。”“谁说我们家乡没有丰富的人文景观,没有高层次的旅游资源,读一读这本小册子,就会使你大开眼界,改变观念!”
历时三十载的散文创作,高志林获奖的作品已很多。早在1993年《羊城晚报》举办“美的旋律”散文大赛,他的一篇《乌篷船》获二等奖,与著名作家李国文、刘心武、张洁同台领奖,著名评论家严焱作了书评;1994年,《家乡的茶馆》获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散文大赛三等奖和鲁迅文学百花奖;1996年,作品《弘一大师:“念佛不忘救国”》获《中国青年报》年度散文一等奖; 2003年,他一作品《绍兴酒韵》获“三山杯”新游记大赛二等奖,与著名作家冯秋子、祝勇、素素、王剑冰同台领奖; 2008年写作的《秦淮悲歌》获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;2010年《晚晴山房》获中国散文学会“中国当代散文奖”; 2011年散文《血誓报国》荣获《人民文学》优秀奖;散文集《隽永的白马湖》获第三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优秀著作奖。
他的很多作品被出版社收入教科书,如1987年《野草》一期上发表的《西施故里小雁荡》被江苏少儿出版社编入中学生乡土《语文》教材,2003年又被编入浙江省对外宣传读本《浙江行》;《少年竺可桢》被辽宁少儿出版社编入初中知识文库《中外名人少年》,等等。散文《唐诗之路散记》、《东山》、《白马湖》、《曹娥庙》、《晚晴山房》、《嵇康故里广陵村》、《同是书生同为僧》、《拾狗屎到钱业巨子》等一大批散文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杂志收录或转载。
再创“关门”力作
高志林不但致力于个人创作,而且还重视培养年轻学生写作,曾先后在上虞中学、东关中学、崧厦中学、百官小学等为学生上课进行写作辅导。
高志林今年已73岁了,但身体很健康,思维敏捷,精力旺盛。目前,他正在创作一部新散文集,准备于2017年出版。照他自己的话说,这部集子应该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部“关门”集子,著作是以上虞的人文历史为主线,以长篇幅(每篇7000-15000字)为特色。
在拜读了他脱手的《千年上虞》、《沥海所城》、《绝读的白马湖》、《绝版的陈溪》、《流血的放纵》、《沥落海边的那所中学》等篇章,觉得他那简练而富有情趣的文笔,读来如有一份静美沉酣、曼妙空灵的诗情画意,在轻松的山水与人事的字里行间里,却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思考,让人内心被他的文字触动而泛起对于未来的理想与追求,很值得细细品味。
问及高龄写作的辛苦,高志林淡淡一笑说,“现在是我散文创作的成熟期,错过了这个好时期,会后悔的。”
高志林写了许多好散文,获了许多奖项,但他却低调内敛,含蓄温和,往往藏于人后,声不阔,调不高,穿一双解放鞋,戴一顶工人帽,醉心于写作,恬淡间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