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情画意

陈溪翠竹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2015-1-13   点击:1665   来源: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
    陈溪四大岙,岙之底,清波缓流,岸之上,翠竹连绵,万竿摇曳。诸村落,开门见山,张眼见竹:山上是毛竹,屋后是燕竹,溪坑边,地角头,有丛丛小竹。在漫长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进程中,陈溪人与竹结下了深情厚谊,质朴而绵长。
  陈溪人之于竹,既非苏东坡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 的叶公好龙,也远非阮籍、嵇康等“竹林七贤为避世而隐居山野。在他们眼里,竹好比是“衣食饭碗”,是生存的命根子。
  竹是上天对陈溪的恩赐,淳朴善良的山民对竹的“淘气” 视而不见:夏季院子里一簟一簟的稻谷上,撒落着片片竹叶;秋冬的芥菜、白菜,黄芽菜的芯子里隐匿着它们的身影;更甚者,落在屋顶上的片片败叶,阻塞瓦流,大雨时,屋漏如注……这一切陈溪人却毫无怨言。
  春雷动地,春笋破土而出。陈溪人从惊蛰的“爆裂头”,一直忙到立夏“打褪笋”,这两个月是满怀希望的时节。可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,深山冷湾里寒气逼人。天蒙蒙亮,山民穿着笨重的破袄,头戴竹笠,腰系钩刀络壳,脚穿草鞋山袜,肩背一把二斤半的大锄头,挑一双大菜篮上山,直到夕阳西下才回家。掘一担须黄、壳微红、肉白净的爆裂头笋,要足足花上一天时间。
  后半夜,山民喜滋滋地挑着一担黄芽头,担前挂一盏如萤的小灯,翻五岭,穿凉亭,挑到五十里外的县城丰惠行里(商业的中介机构)。开始几天,市民新鲜,一担笋可兑斗把米;谷雨过后,城里人叫“烂毛笋”,卖笋者越多,价格越低,一般时近中午,就无人问津了。“行里”的老板,貌似同情,半煞价买之。可第二天仍有一担担毛笋,从南门鱼贯而入,演绎着昨天的命运。众多的陈溪卖笋者,坐在沿街的冷石板上,吃着冷饭包,咽着口口苦水,叹息地仰望着青青的天……
  城里人只知道压价、煞价,殊不知山民爬山过岭,七跪八拜挖掘的艰辛,更不知道,有时山民因掘笋而落下终身残疾或命赴黄泉的惨景。
  卖笋难,售竹更难。旧时陈溪,山里山,湾里湾的,高低不平的蜿蜒山道,交通闭塞。夏收前夕,偶有山民,背一捆捆毛竹,去章镇稻区兑些谷,销量极微,而大批量的销售,是夏季溪水猛涨时的放竹排。
  放排仪式庄重肃穆,在溪边摆桌焚香,放上猪头等供品,撑排工虔诚地三跪九叩,把命交给了水神。放排时,他们将几十支毛竹的竹梢捆为一束,后将一束束毛竹首尾相连,编成一支长数十米的竹排。毛竹随水波流动而向前行进,若遇陡坡急流,竹排像箭一样,呼啸飞驰而下,撑排者站在高低不平的毛竹上,手持长长竹竿,左右开弓,将竹排安全引至下流稳潭处,这是何等高难度的闯关夺命啊!若遇浅滩、稳潭,撑排工跳入溪里,用长竿钩住排头,拉着缓缓前行。竹排从达溪流进管溪水域,直至曹娥江,顺江而下······
  朋友,您千万不可误认为像漂流那样浪漫刺激,那是挣卖命的钱。你可知道,自古以来,陈溪有多少鲜活的生命,葬身于激流、飞瀑的旋涡中,家破人亡,妻离子散啊!
  勤劳智慧的陈溪山民,在求生存的斗争中,因地制宜,他们依托丰富的毛竹资源和充沛的水利条件,岙岙办纸厂。纸厂的驮柴、舂料、捞纸、晒纸件件是累活,但总算养活了一半的陈溪人。那熊熊的“鼻弄”烈火;香喷喷的纸厂铜罐饭;半夜悠长的换班声,至今依然回荡在健在的老人心中。
  陈溪的竹和笋,解放后才有了稳定的销路。合作化期间,村村通了机耕路,用双轮车运输,功效倍增。 供销社长年收购毛竹,公社办起竹笋罐头厂,几个大村办了竹制品加工厂。其时,山被誉为“绿色银行” , 那是解决温饱的岁月。
  陈溪人民真正的春天那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间。
  当下,市场对竹、笋的需求与日俱增,外地商客纷至沓来,在公路边设摊收购,村民只要把竹和笋搬到山下,就会变成叠叠钞票。可青壮年村民有更好的赚钱名路,售竹、卖笋只是偶尔为之。,
  昔日笋是一碗长年的菜:腌笋、霉笋、笋丝干菜、纯笋干、笋煮豆等能吃上一整年。如今陈溪人嫌腌货、咸货,盐份过多,己不受太多人青睐。
  提到竹,还不得不说说那些值得怀念的竹制品,箩、簟、畚斗、篮、筲箕、笠帽、稻桶账、团箕、大笾、小笾、米筛、板筛、竹轿、竹书架、竹床、竹席 、竹椅子、饭搁 、蒸笼、纸篓 、猪篰、鸡篰 、竹弶、竹芥橱……朋友,您觉得太噜嗦了吧,它们这些都是为陈溪的生命的繁衍作出过贡献的“功臣” ,它们虽已退出历史舞台,有的踪影难觅,但这些名字理应为人铭记!
  更可贺的是陈溪人找回了大山的美,竹子的艳。远望,那满山漫野竹子顶着天,绿得像一块偌大无比的翡翠;近看,又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。晴天,艳阳高照,满山碧海金波,微风扬起,竹浪涟漪。雾露满山头,竹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,隐隐约约,烟波浩渺。春雨过后,漫山遍野透着清新诱人的泥土气息,竹林里更是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,如丝如线,沁人心脾。
  其实,美是永恒的。同样的天、地、山、水,心情不同罢了。旧是的陈溪山民,饥寒交迫,哪有娴情逸致去欣赏美,杜甫不也是“感时花溅泪” 吗 ?感谢一个伟大的时代,为普天下的人民召回了美,新农村建设、五水共治增添了新的美,“最美的人” 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,闪耀着人文美。让我们沐浴着春光,携妻唤儿,去尽情地领略祖国山川的自然美,弘扬人文的美。■ 金慎言